隨著分布式發電供能技術、能源系統監視、控制和管理技術,以及新的能源交易方式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綜合能源系統近年來迅速發展,能源系統領域涌現出大量新型設備,新的規劃和運行策略,新的激勵措施、商業模型和市場模式。構建以電為中心、多能互補、新能源安全高效消納、社會能效全面提升的現代能源消費新格局,支撐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需要。
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實現客戶側用能數據的接入,對接用能客戶、能源服務商等多方主體,廣泛應用“大云物移智”技術,建成具有“社會用能全面監測、能源使用智慧高效、柔性負荷可調可控、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客戶服務智能便捷、架構柔性敏捷迭代”六大特征的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全面支撐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和客戶側電力物聯網戰略落地。
綜合能源服務平臺整體業務模塊包括物聯采集、配電管理、清潔能源管理、售電管理、運維管理、能耗管理、系統支撐和能源交易等業務模塊。結合與第三方系統的深入對接,實現多系統間數據共享、業務貫通,提高客戶的工作效率和綜合能源服務管理水平。
1)系統支持
系統支撐是綜合能源采集控制、應用服務及業務管理的運行支撐環境,是實現用戶管理、權限控制、日志管理、接口服務、基礎信息維護等公共服務的基礎平臺;A信息維護主要包括服務企業用戶管理、站點管理、設備資產管理等基礎業務支撐服務,其中服務企業用戶管理支持多個代維企業、多個用能企業的接入。
2)物聯采集管理
物聯采集主要是基于物聯技術和網絡通訊對綜合能源用能、相關設備、配電線路等進行實時數據獲取。其主要業務包含了實時數據的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等。
3)配電管理
配電側管理包括廠站線路、配電房和電纜井管理,通過資產管理、監控管理、配電運行數據分析,可多種終端(手機、平板、PC)、多平臺訪問(IOS、Window、安卓),以表格、圖表、報表的形式可視化顯示數據,實現對配電網的實時運行監控,實現網絡運行狀態的可視化;根據監測數據分析對故障進行預警和研判,提高運營檢修效率,從而保證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
4)儲能管理
綜合能源系統集成各種不同特性的電源,而電能系統需要實時平衡,通過儲能充放電調節可解決這一問題;其次,大量風電、光伏等隨機性、間歇性電源接入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一定挑戰,配備儲能可平滑輸出,保證電能質量;第三,通過低谷充電、高峰放電,儲能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能源系統利用效率。
5)運維管理
平臺依據現場運行采集設備的數據信息,結合實際運行參數,綜合考慮各項生產工作開展情況,對運行安全、經濟運行狀態等進行判斷,實現現場運行設備的統一管理,輔助值班人員、現場操作人員開展運維工作,同時借助于移動作業,建立完善的閉環工單體系,實現對處理信息可追溯、可跟蹤的目的,使日常運維更為規范和高效,降低故障發生率,節約人力及成本,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運維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
6)能耗管理
通過對工廠、學校、醫院、機場、企事業單位、園區、售電公司等用能單位的樓宇空調、智慧路燈、電梯、充電樁、岸電、電廚房以及水氣暖等各類能源站點的用電量、發電量、放電量電壓、電流、功率或負荷以等能耗數據進行在線監測并進行用能分析,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性的用能診斷結果。
根據診斷評估結論從兩方面進行能耗優化,一是對已存在的能源問題進行改造和優化,二是通過預防性分析功能判斷各用能單元未來可能存在的能效問題并進行優化策略的下發,幫助客戶從被動式優化轉變為主動的預防性維護模式,降低后期優化成本,實現能耗管理功能。
7)售電管理
售電管理為用戶提供用電客戶管理、計費、繳費、用電數據統計分析、費控控制等業務功能。
系統提供現金、POS機刷卡、第三方支付工具等形式的繳費入口,并對用電數據、負荷情況、線損、竊電、售電交易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支持可視化的展示,可直觀的了解電量的使用情況,電量的損失情況,售電的交易情況,從而為盈利和節能做數據支撐。
系統支持遠程費控功能,為客戶提供不同的費控策略,但針對不同客戶可以設置不同的預警金額和停電金額。每日計算客戶的預存余額,根據客戶的預存余額判斷是否生成停電指令和向客戶發送斷電風險提醒消息。
8)綜合能源交易管理
能源及服務的線上交易,引入自營型和平臺型為一體的綜合型電商模式,通過融合客戶、能源公司、外部服務商,建立起客戶與產品、需求與服務、項目與資金、信息與市場的廣泛連。建設應用、工程、設備、服務等銷售支撐能力,著力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綜合能源服務體系,并利用生態資源,推進資源共建共享。